阅读历史
换源:

第四十三章 没落的卫所军制

作品:我爱大明朝|作者:春天的熊|分类:历史架空|更新:2024-01-19 17:01:19|下载:我爱大明朝TXT下载
听书 - 我爱大明朝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更新时间:2014-10-05 17:40:50 字数:3106

我们站在黑黑的诏狱里边,听平江伯在讲那过去的事情——平江伯三言两语,便将卫所军制的弊端要害,一一道明。

王花花身为北镇抚,土生土长的大明人,这卫所制所留下的弊端,他素有耳闻,今日再听得平江伯讲述了大同镇卫所制下的大明边军竟产生了如此多的逃兵,他却仍是大感意外,着实也吓了一跳。

王睿在听到这样令人发指的消息时,也是瞪大了双眼——他在做游击将军的那几日当中,还真是从未过问过游击营这方面的事儿,高皓明与易瓜瓜这俩王八蛋,莫非当时也背着他吃了许多空饷——既已确定他摔坏了脑子,这俩货不瞒着他私吞空饷才是怪事!

“再则,我朝开国之初,因战事频繁,多番北伐,太祖、成祖又系行伍出身,朝野民间,对于咱大明行伍之人也就重视得紧。可成祖之后,大明承平日久,除去边疆重镇,其他地儿自是早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行伍之人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平江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略带岁月沧桑的声音,仿似带了无穷的魔力,直入人心底。

“驱除蒙元,恢复汉室江山”——这句带着耀眼光环的响亮口号,曾帮着朱元璋与朱棣这俩父子产生了“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神奇功效,激励了大明无数的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远征报国。可成祖之后,大明朝廷重文治,轻武功,一心一意扑在了“经济建设”上,没有了朝廷的重视与鼓吹,寻常百姓,普通群众,谁他娘的还会傻啦吧唧的去从军?

“是以,这卫所军制弊端所产生的逃兵员额,哪还能得到咱大明百姓的补充?”平江伯蹙着双眉,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微微摇头。

军人独立成籍,并世代负有服军役的义务。自明初确立军籍与军户之后,国家再无新定军户之事。也就是说,明初确定军户以后,在正常的渠道内,大明的军户一直没有增加的机会。

可军籍军户数量不增反减,逃兵数目日益增多,普通百姓也不再“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庞大的大明军队系统便出现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兵源紧张!

王花花贼眼一转,冲着王睿使了个眼色:咱俩好像是要来“审讯”他为何要“令诸军回避”,而不是要来听他褒贬朝廷军制的罢?

王睿歪着嘴,也回了个眼色给王花花:有本事,你用刑吶,逼他认了“怯懦惧战”之罪吶!

王花花无奈,只得收回眼光,闭嘴不言——照平江伯所说,他这“怯懦惧战”之罪,多半是子虚乌有,受人冤枉的了!

“为解决这问题,朝廷文臣们,倒还真想出了‘好办法’”,平江伯言及此处时,嘴角轻笑,露出一丝不屑,“他们竟然整出了‘恩军’与‘长生军’……”

为解决国家兵源不足,缓解兵源紧张,就必须想办法补充军伍人数。在这一思路下,治理大明帝国的文臣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扰民,不为国家增添负担的宗旨与目标,便在《大明律》中增了一条刑罚:充军——充军者,明初唯边方屯种,后定制,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军。有终生,永久。终生:规定罪犯要服役到死;永久:还要罪及子孙后代。

发遣罪人充军,秦汉时就有,宋、元创设,到了大明却是正式入律。为了维持卫所制度,保证军伍充实,首先要维持军伍本身的实力,即保证军官军人的惩治在军伍之内实行,从而保证军伍本身的力量不至流失。因此,充军制度最先只在军伍内部实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充军的对象扩大开来,把大量非军籍的平民罪犯发往军伍为兵,以补充军伍人数的不足,从而能更持久地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兵士。这些因犯罪而充军者入军籍者,被称作“恩军”或“长生军”,于是乎,这日渐减少的兵源,终于也看上去有了“解决之道”。

就兵源数量上而言,这确是弥补了大明卫所军制的缺陷,为大明军队开辟了一条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的兵源来路,可更大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一支由大批平民罪犯组成的“军队”,能有多少战斗力?

“这些个囚徒,老弱病残兼且不说,平时更也疏于训练与管理,上了战场,见了鞑靼人,二话不说调头便跑,哪能有丝毫战力?”平江伯嘴角上扬,面露嘲讽。

罪犯,大多不是甚“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热血青年”,更不会有甚“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管理”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再则,好死不如赖活着,他等本就又已看不到了自个儿的“美好未来”,能老实巴交窝在军营当中不去滋事扰民,已然很对得起“组织与人民”了,谁他娘的要是敢拿刀逼着他等去同鞑靼人拼命,他等不造反才怪咧!

“‘恩军’?‘长生军’?哼……”,平江伯不顾王花花与王睿极其不耐烦的眼神,仍是自言自语般的“指点江山”,“有了这帮‘恩军’与‘长生军’,洪武初年令人神往的大明军籍,如今却是人人欲脱不能的‘耻辱与累赘’了……”

发配罪犯充军,不但影响到了大明军伍战力,更直接损害了大明军伍形象,导致了原本就在急剧下降的军人地位,更是雪上加霜,臭不可闻——同一帮罪犯互为袍泽弟兄,难不成能是一件光宗耀祖、值得四处炫耀的事儿了?

这,也是大明寻常百姓,不愿再行从军入伍的另一重要原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也!

“大明军伍,逾越百万,鞑靼瓦剌两国总计,都不及我大明行伍一半,可鞑靼人与瓦剌人时常南下,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直将大明北疆当作了后花园,王千户大人,你曾是大明的游击将军,难不成真因为摔了一跤,便也想不出这其中缘由了?”平江伯双眸深邃,却又闪烁着妖异的光芒,直将王睿盯得心底发虚。

他不但知道“这其中缘由”,且还曾是“这其中缘由”的一部分——负有“往来御之”之责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游击营,竟都能有一套“老规矩”,那其他普通卫所当中,自也会是腐败横行,“老规矩”一大堆了!

俩字,腐败!

一句话,没有战斗力!

王睿撇了撇嘴,又别过了面去……

平江伯仍是微微一笑,淡然如水:“这些都还不是关键所在,真正导致卫所军制弊端大露,致使我朝武备松弛,军伍战力大为下降的关键之处,王千户大人,可是知道的?”

王睿面上抽搐了几下,却是不愿回答。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说——说了又能怎样,能改变什么?

说了等于没说,不如不说!

平江伯也不难为王睿,他转而瞧着王花花:“北镇抚大人,也应当是知道的罢?”

王花花瞧着平江伯那带着魔咒一般的双眸,终是情不自禁的吐了俩字:“世袭……”

军户世袭,形成了军人世家。大明军户,平时务农,同时也传授给后代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军人子弟长大后也会参加军事训练,这在某一程度上,能够增强军伍战斗力,如名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是出身在军人世家。

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属于“限量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世袭制于大明军队战斗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它的正面促进作用。

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

不得不说,“中央的政策与指导思想”往往都极好极好的,可到了“基层执行”,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军户世袭,则表明军官的儿子是军官,士兵的儿子还是士兵,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只能在家种地,那么士兵们则要长期受到军官们的“压榨与剥削”了。

时间能解决一切,也能改变一切。随着大明承平日久,久不经战事,而卫所制下的兵员数额又日益减少,这帮军户世袭制下的军官们,在这样的背景下,终于找到了生财之道:他们对上隐瞒因逃亡、或是男丁死绝却又没有后续香火而带来的兵员“缺额”,再将这部分人应该划分得到的“月粮”中饱私囊,更将他等划分得到的军屯田地占为己有,然后再“大军私用”,私下驱使帐下军士为起耕种——这他娘的,连雇佣长工的银子都给省咯!

久无战事,且又要“挤出”大把时间给兵士们来为自家耕地,世袭制下的军官们,哪还有什么心思与“时间”去抓部下的军事训练?

如此一来,军官们成了闲汉甚至是地痞流氓,而士兵们则只会种地,甚至被派去给贵族大官们种地,成了农奴!

卫所士兵不满员,士兵素质下降得厉害,而大多数军官们也丧失了父辈们的作战指挥能力和胆气,试问,这样的军队,可还有神马战斗力?

求票票

play
nex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