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天的拉锯,第一次哈拉哈河冲突以苏蒙联军主动撤回西岸告终,由于外界普遍认为苏蒙联军较对面的日满军队有着不少于3比1的兵力优势,这个结果自然让日本国内一片欢腾,贺电如雪片般飞向关东军司令部,第23师团指挥官小松原藉此得到了“关东之花”
的美名,俨然与日军中战功赫赫的“马来之虎”
山下奉文“瓦胡猛牛”
牛岛满等人齐名。
</br></br>哈拉哈河之战的胜利是如此意义重大,日军大本营完全忽视了苏俄军队在装甲作战方面展现出的巨大优势,讨论的焦点放在了应当如何嘉奖前线将士上,关东军司令部虽然注意到了前线各部的惊人损失,但胜利当前,将领们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牺牲体现了帝**人的勇武精神,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至于交战期间思悟良多的小松原,虽在有关这场战役的总结性报告中深刻反思了日本陆军现有兵器配置和战术策略的落后性,提出了进行军事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没能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而他本人也在同僚及国内各界的称赞吹捧中放松了警惕。
</br></br>当年的第一次夏威夷战役,日本陆军的强悍战力和坚韧意志就层让美**方大为感慨,在那之后,“行动如风守秩如林攻击如火防御如山”
的箴言被加入到了美军新兵的训练守则当中。
尽管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军队一败再败,世人仍意识到了日本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可畏之处。
如今苏俄在远东的精锐部队以多打少仍败给日军的二流师团,无论在太平洋与日本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美利坚,还是在世界战略版图上面临日本挑战的西方盟国之首,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新的危机感。
一旦日军占领整个远东,甚至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广袤的西伯利亚,日本列岛将处在一个真正完整的绝对防御圈当中,这个军事帝国的再度膨胀也将突破所有束缚。
</br></br>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俄高层通过外交渠道向欧美列强提出了联手遏制日本扩张的建议,德美奥意爱西荷七国做出回应并派代表派前往莫斯科接洽。
此次莫斯科会议名义上是解决苏俄农业发展程度偏低的问题,实则就如何遏制日本军事扩张明确各国立场和任务分工。
苏俄领土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且与日本在朝鲜半岛伪满洲国的占领区接壤,自然是直接与之对抗的不二先锋。
此次远东部队在哈拉哈河东岸的失利,苏俄代表提出本国急切需要整顿部队加强装备,但又严重缺乏资金和技术,因而要求与会各国进一步解除对苏俄的贸易限制,并尽可能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br></br>欧美七国代表很快在援俄压日的大原则上达成一致,出于缓解经济危机促进贸易往来的目的,他们同意放宽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前提是苏俄做出不对欧美国家实施人员渗透不支持欧美国家苏维埃组织的正式保证。
在此基础上,各国同意向苏俄提供总额不少于2000亿马克期限不低于10年的优惠贷款,贷款的80用于向贷款国采购军用物资和军事技术,而且海军和空军装备各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20%。
</br></br>放宽贸易限制提供优惠贷款之外,各国根据自身条件提供各种支持措施。
德国人决定将积压在仓库里的非军用物资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让给苏俄,以换取苏俄盛产的矿产木材毛皮等资源,而且愿意无偿派遣军事技术人员协助苏俄军队进行军官和士兵的整训。
因背负高额战争赔款,美国政府不再像往日那样财大气粗,但他们比德国人更迫切希望遏制日本扩张,因此,他们决定以货物交换货物的形式向苏俄提供价值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包括数十艘战后封存的作战舰艇。
</br></br>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在两次大战期间皆恪守中立。
因荷兰王室与德国皇室的特殊关系,在日军横扫东南亚期间,美英殖民地纷纷沦陷,唯独荷兰殖民地得以幸免。
现如今,这些荷属殖民地变成了日军占领区环视的“飞地”
日本政府几番提出“以地易地”
的要求,希望用印度南部或者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殖民地置换荷属东印度荷属新几内亚以及马鲁古群岛,从而将整个东南亚变成日本的后花园,对于这种理实际上严重损害荷兰利益的交易,荷兰政府一而再地拒绝,日本政府也就一而再地威逼利诱,荷兰人对此又恼又惧,以他们在东南亚的区区数千人马,一旦日本方面付诸武力,那是根本不堪一战的。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政府只好寄希望于欧美列强联手遏制日本扩张,为此出钱出力乃是心甘情愿――荷兰政府及民间财团将为苏俄提供多达280亿马克的免息贷款,而且动用本国商船队为苏俄无偿运输援助物资。
</br></br>以苏俄坚实的工业和军事基础,来自欧美国家的大量援助无疑是强劲有力的助推器,而且得到了西方同盟国的谅解与支持,苏俄军队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幅扩充军备了。
就在《莫斯科援助协定》签署当月,苏俄政府与德美奥意爱荷六国签署了465亿马克的第一期贷款,其中450亿迅速转化成为军事订单――12005架飞机26056辆军用战斗和运输车辆44400门火炮171艘舰艇以及数以百万吨计的枪械弹药,这些装备物资将在四年内陆续交付给苏俄军队,相当于苏蒙联军在哈拉哈河东岸损失装备的百倍有余!
</br></br>《莫斯科援助协定》虽然是秘密签署的,但日本方面很快就知晓了它的存在,而且对里面的大部分条款都知之甚详,东京高层对此大为震惊,普通军民很是愤慨。
为了挽回局面,日本政府对欧美国家开展了战后力度最大一次外交行动,然而出于各种原因,此次外交行动耗费巨大却收效甚小,这直接导致了日本与西方同盟国的关系急剧恶化。
在对美态度上,日本政府一反往日的强硬,积极与之达成战后谅解,并就签署互不侵犯协定举行了接触性的会晤,终因美方认为违反停战协定条款代价过大而作罢,但美国政府私底允诺,一旦日本与苏俄或西方同盟国发生战争,只要不危及美方利益,美国将尽可能保持中立。
这使得日方自以为在太平洋方向没有了后顾之忧。
</br></br>1941年9月,第一次哈拉哈河之战结束后不到5个月,作为苏俄方面援引《莫斯科援助协定》特别条款的响应,德国空军派遣第99特勤联队所属第401高空侦察机大队前往苏俄在远东最大的战略基地和防御要塞符拉迪沃斯托克,用以应对日军在朝鲜半岛和伪满洲国地区愈渐频繁的军事调动。
该大队装备的he-121型双引擎侦察机“雷鸟”
可说是德国航空工业在30年代末期的杰出作品,其实用最大升限达到了14800米――普通飞机的升限通常在6000米以内,使用一级增压发动机可达7000-10000米,使用二级增压发动机才能突破12000米,he-121装备的是当前技术最先进的3速2级涡轮增压器,这意味着当“雷鸟”
出现在远东地区时,日本最强的战斗机只能在它极限高度下方4000米遥遥仰望,日军中小口径的高射炮对它们也是无可奈何。
</br></br>在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he-121的航程达到3000公里,其活动半径足以覆盖朝鲜半岛伪满洲国甚至日本列岛的北部地区,包括日本联合舰队四大基地中的三个,更为重要的是,“雷鸟”
可搭载无线电制导炸弹实施精准的高空轰炸,其代价仅仅是牺牲部分航速和续航力……</br></br>抵达苏俄航空基地的“雷鸟”
立即着手改换涂装,在机翼和机身刷上醒目的红色五星,自此之后,只要天气允许,这些高速侦察机每隔两到三天就会对日军在朝鲜半岛和伪满洲国的军事部署进行一次空中侦察,每个月对日本列岛北部实施一到两次高空侦察――抵达目标区域后,飞行员使用一台由高空轰炸瞄准器改进而来的高空观测器进行直接观测,进而人工操控位于机腹下方的两台航空摄象仪以合适的角度和时机进行连续拍摄。
侦察过程中每每遇到日军战斗机的截击和地面高炮火力的拦截,德国飞行员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向上爬升,在离地十多公里的高空飞行,它们甚至不容易被人们肉眼所察觉。
在1941年的最后三个月里,这种侦察一共进行了40多次,日军相应进行了31次空中截击,但无一成功,地面高射炮兵尝试了20次拦截,同样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br></br>至1942年初,派驻远东的德军侦察机增加到了22架,包括10架he-121“雷鸟”
以及4架搭载了雷达探测器的电子侦察机ju-56。
这种设备可以根据截收到的雷达波测算对方雷达的方位,而蔡司公司制造的新型航空摄像器材也将有效提升航拍侦察的效果。
</br></br>本书来自 /book/html/20/20156/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