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沙海王城的城墙四角,有四座金顶白塔的寺院,在外城,每个百姓聚居街巷,也有小型的白塔寺院,前后两层的金顶白塔,塑造出盛开的曼陀罗造型。
这两层金塔的圆心汇集到内城中心,可见一座高度更高,面积更大的塔,完全矗立在内层圆心,成为整个曼陀罗花的中心点。
内城,完全是这些贵族和官僚居住的区域,这种位于中心点的建筑与外城的寺庙相比,往往承担的是主要祭祀场所的功能,在面积和高度上当然也是最高级别,他们不再犹豫,穿过街道走进内城,来到贵族宅邸簇拥的浮屠寺院。
整座寺院的占地面积,大概有五六座四合院,算起来至少也得在千平米上下,整体造型呈现出回字形布局,中心有一座高达二三十米的金顶白塔。
这白塔由塔基、塔脚、塔身、塔顶、金顶五个部分组成,从下到上逐渐尖锐,就好像是朝上矗立的高大竹笋,在节塔身的关节连接点上,有略微收缩圆润的结构,就好像是给塔身五个部分连上了大小各异的黄金箍圈。
塔身为雪白素净的汉白玉垒砌雕刻,从塔脚到塔身绝无任何开口,到了塔顶的部分,才开始出现九层嵌套的金色塔檐,每一层塔檐下都有漆色装饰的窗棂走廊,看起来很是华丽。
整体造型和吐蕃浮屠很像,只是比吐蕃的浮屠明显要华丽很多,假如把吐蕃白塔比作素白神圣的话,这些白塔还要再加上珠光宝气、神彩浓郁,若从高空看向城池,立马就能分辨城中寺庙的高低贵贱,主次君臣。
这座金顶主塔只是寺庙的中心白塔,在主塔周围,还有几座七八米高的小型白塔,它们的造型就逐渐归于平常,和他们一路走过来的居民区白塔没有什么区别,建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中心的巨大塔楼共用同塔基,形成较为华丽的白塔建筑群。
在这些白塔建筑群之外,形成了回字形的白色宝楼。
这些宝楼的形态,就已经跟城市中的方形宝楼差不多,金白主色、窗棂华丽、圆顶金盔、庄严肃穆,三层楼的高度正好与塔基完全持平,楼阁之中也有桥梁可以通向塔基,四个方向的桥梁形成了四面包抄的栏杆,保护着中心白塔建筑群的安全。
按照建筑风格来说,这种浮屠属于西域的佛塔风格,多是南北朝时期,经由佛教传入中原,是最早的佛塔形式,后世进出自由的木结构宝塔,要到唐朝中期乃至于宋朝才开始出现。
在此之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佛塔多是石头材质、无法进出,这样的佛塔到了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多见了,唯有在雪域高原的某些寺庙中,还能见到残留有西域佛塔风格的吐蕃式佛塔或者喇嘛塔。
这种塔楼如果过大的话,往往是石头累积而成,再外面浇筑泥沙浆形成稳定结构,然后再装饰上汉白玉石头或者是白色石膏,呈现出白塔的质地,如果只是一人高的小型浮屠,就没有那么麻烦了,只需要找到一块巨大石头,雕刻成浮屠样式,再涂抹白石膏或者装饰汉白玉就可以。
石头材质的东西,天然就比木构建造的东西要困难,与后世的木结构宝塔相比,拥有极为明显的缺点!
由于塔楼的主材质为石头,天然就要比木材重很多倍,再加上雕刻石料不比雕刻木材容易,在制作塔楼的零部件时也显得困难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塔身的稳定性、塔基的承重能力。
为了兼顾石头塔楼的地基承载力,塔楼往往修建得不会特别高,同时也为了塔身能够更加稳定坚固,也会牺牲塔内的空间,以完全实心浇筑的塔楼来换取整个塔身稳定,免得因为塔身空心影响了坚固。
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建再高的塔楼,也可能在顷刻间倒下。
为了避免石结构塔楼的
缺点,后世的匠人将石结构塔楼改良,形成了木结构宝塔,这种木结构宝塔可以通过各种横梁、斗拱、枋木、栋柱、卯榫等木构件的组合,来加强塔身的稳定坚固,同时,利用石头地基和木结构,将塔身的承重压力全部转移到塔基,只要能保证地基稳定,就可以随意添加塔楼层数,最高可以建成百米上下的高塔。
唐朝开元年间,将作监的匠人为唐玄宗修建的灯楼,高达三四百米,登楼远眺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若点上花灯的话,就好像是从天空中坠落人间的金宫琼楼,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从这一点也可以表明,木结构的塔楼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在可塑性上,都是优于这些石构塔楼。
也许正是看到了石构塔楼的弊端,从南北朝时期直到唐朝中期,塔楼开始从石质朝着木质转变,二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混合出现,直到宋朝时石质塔楼才完全消失。
此后的宝塔或者浮屠,没有了石头束缚,塔身也就变得越来越轻盈、宽大、稳定,装饰性上也多了很多选择,后世的宝塔越来越华丽精美,石塔楼逐渐被淘汰掉,消失在历史建筑中。
若再有出现的话,那就是出现在某些寺庙的后院禅院,规格也仅仅是一人多高,不具备任何制作难度。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他们走到寺庙附近观察了塔楼,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岳观潮好奇问道:「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娜依的眼神奇怪起来:「刚才我看到这座塔楼顶部,在微微泛着光,就好像有什么烛火在上面被点亮,我们凑近来看,那个光芒却又消失不见了,我也在奇怪,是不是看花了眼。」
众人看向塔顶的窗台附近,九层金顶没有任何被点亮的感觉,当下的情况也就诡异起来。
宋思媛观察了一下中心的塔顶说道:「上面的金顶经历将近两千年,都还没有腐蚀也没有产生任何锈迹,很可能是外面贴了金、刷了金漆或者来说干脆就是纯金打造的。」
「刚才我们举着火把的时候,很容易将火光照上去,那就好像是塔身屋檐在慢慢被点亮,我看屋檐之下有窗户和走廊,这座中心的白塔是可以登到顶部的,我们可以去上面去看看,看看到底是我们看走了眼,还是说有什么灯火在上面?」
既然有此一问,那还是打消心中的怀疑比较好,免得在心里多想几次,后背发毛,他们绕过宝楼进入塔基附近,在偏东的方向,塔基上确实有一道门。
这道门洞椭圆开阔,连带着屋檐一起垒砌在塔基底部,除此以外,地基之上就再也没有任何进入塔内的通道。
岳观潮他们临近这道塔基上的门,拱门已经被锁链给锁住,链条的铁环出现了拉伸变形,估计是千年前古城下沉时,产生的力道让锁链产生了部分形变,在千年的腐蚀下,已经完全没了禁锢门板的力气,他们拿起猎枪把子,轻而易举炸开锁链,拉动门板朝外打开。
他们站在门外观察了片刻,确定里面没有什么活物或者来说野兽之后,带着众人走入其中。
徐侠客说道:「宋千金,你不是说这样的塔楼不可以进人吗?」
宋思媛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解释道:「塔内尽管可以进出自由,能供给人活动的空间并不算大,空间长宽也不过七八米,这将近几十平的空间相对于整个塔身的宽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正面印证了我说的话,这种塔身为了兼顾稳定性,不可能完全将塔内凿空,哪怕是凿空了一部分,宽度也有限,不可能像木结构塔楼一样,可以摆下一整个宫殿。」
宋思媛走动时又说道:「如果是体积较小的话,这种金顶白塔是完全不可能容纳人进出,但是这座高塔已经超出了二十米,属于石构建巨塔,完全可以靠自身的重力保持稳
定,也全靠这座主塔面积较大,才能够在这种汉白玉的空间之内,留出能够供人上下的空间。」
「但也仅仅是能够供人上下而已,放了楼梯之后也就没多大的空间了,实际上还是属于没有空间,相对于占地面积来说。」
他们走动时,沿着狭窄阶梯已经来到塔顶的位置,仔细观察也明白了塔顶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白塔的塔顶大概有七八米那么高,中心有个石柱支撑起整个塔顶,沿着石柱可以看到无数木构件朝外不断发散,和中心石柱一起牢牢支撑起坚如竹笋的塔顶空间。
他们所见到的九层塔檐,全部都层叠分布在整个塔顶外墙,各处窗棂门洞可以通往外界走到栏杆附近。
走上塔顶之后,塔中心的石柱也到了尽头,石柱的顶端出现一个巨大平台,这平台已经是塔顶最高处,距离塔尖只剩下四五米高度,平台空间有限,面积当然也不大,总共算起来也就五十平大小,周围有栏杆固定平台,五根华丽木柱束缚住这些栏杆,从平台的位置一路固定到塔尖顶端。
众人脚踩平台,把视角转移到平台中心,这里有个他们完全认不出的器具物件。
这个东西有点像八卦罗盘之上摆了一个观象仪,主要有底座,撑杆,成托盘,观象圈,水晶球组成。
底座是一个长宽三米、高半米的巨型圆盘,圆盘被从外到里完全分为九个同心圆环,每个同心圆环之间有一定缝隙,看上去又是一个整体,环体上镌刻着很多粟特文写的文字符号。
在这些同心圆环的中心,也就是圆盘的中心点,有一根水桶粗的柱子,大概半米高,表面攀附着龙凤造型,柱子表面做了很多既像海浪又如鱼鳞状的纹路,这个东西就是撑杆。
这根撑杆和顶端的托盘完全固定在一起!
所谓托盘,其实就是类似于仰面躺倒、固定在撑杆顶端的大型如意,材质接近于黄铜,造型和撑杆很像,都是游龙附凤、雕刻鳞片,就好像是一个比水缸还略大一点的如意,以撑杆为中心,分为两端支撑起观象圈。
最顶端的观象圈,就是观象仪的最重要的构件,这个构件构造很是复杂,由三个碗口粗的巨型金属环构成。
这三个金属环以不同的角度互相套合在一起,中间用一根手腕粗的支撑杆,串起金属环,固定在托盘上。
在这些金属环中间,另有一颗比水缸略大的水晶球,也被固定在金属圈之间,三个金属圈互相错开,就好像是组成了一个米字型金属笼子,固定住中间的水晶球。
重头戏,就是金属圈笼中的水晶球,这水晶球比金属圈小了一点,大小有点接近烧大锅饭的锅盖,表面被打磨得很是圆润光滑,看着比他们见到的玉川山石还要清澈透亮,中心被金属圈的支柱刺穿,和金属圈固定在一起,若是往水晶球的深层次去看,就能看到水晶球的深层有着很多被刻意篆刻出来的星宿图,就好像是在水晶球中绘制了宇宙星辰,很是精巧。
众人对这个结构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水晶球做什么用,观察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这是什么玩意儿?有点像个大煤油灯。」
岳二炮拍了下仪器,振荡起金属颤音。
「别动,万一有机关就麻烦了。」
宋思媛仔细观察后,解释道:「有点像天体观象仪,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观察经、纬、日、月的相对位置,还能用来观测天气,是古代司天仪器,只是,从来也没见司天仪器里有水晶球,我们更不知道水晶球是做什么用的。」
古姮熙走上前,眼前一亮:「我倒是知道一个东西,就是不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宋思媛说道:「古姑娘,你可以尽管说,集思广益总
比我们想破头强多了。」
「幻术师所用的幻谶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