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0167【微操大师】
深夜。
卓楼大门紧闭,可透过门窗缝隙,依旧能看到昏黄的灯光。
大厅之中,韩桢与小虫几人正在吃酒。
方才那顿酒宴哪里能吃得饱。
因此送走麻彦民两人后,他们又来到楼下摆了一桌,并且将聂东与史文辉也叫了过来。
“县长杀得好,这帮豪绅大户仗着在士林中的名望,一个个有恃无恐,着实可恶。此番灭了王家,起到杀鸡儆猴之效,往后那些个世家门阀,只怕会夹起尾巴做人。”
史文辉本身就是读书人,这些个高门大户什么德行,他最是清楚不过。
韩桢的做法,让他觉得无比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闻言,刘锜顿时不干了,反驳道:“俺舅舅家就不同,低调的很,从不掺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你舅舅是谁?”
史文辉不由一愣。
刘锜答道:“谢鼎。”
“谢鼎?哦,原来是富阳谢家啊。谢家累世清贫,确实不同,算吾失言,自罚一杯。”
史文辉说着,再度饮了一杯酒。
韩桢夹起一片酱牛肉塞入口中,问道:“小虫,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小虫答道:“按照韩二哥的要求,如今已收养了二十三个孩子,年龄俱都在十二三岁上下,为人机灵。”
“嗯!”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先好好将养着,等过阵子闲下来了,我会亲自为他们授课。”
“好!”
小虫点点头。
一旁的聂东三人默不作声,只当作没听到。
哪怕好奇心强如刘锜,此刻也识趣的埋头吃菜,没有询问。
待到酒足饭饱,韩桢接过小虫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后,吩咐道:“你二人明日回去之后,开始整军,后天出兵寿光!”
出兵寿光?
两人顿时双眼一亮。
刘锜忙不迭地问道:“县长要打张万仙?”
韩桢轻描淡写道:“此人蹦跶有一段时间了,是时候该收拾了。”
张万仙是肯定要打的。
攘外必先安内,他不想自己与西军决战的时候,身后还有一支反贼势力蠢蠢欲动。
而且,张万仙盘踞在寿光、昌平两县,阻断了官道,让精盐生意没法顺利的铺向潍州、莱州和登州。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最关键的是,寿光县紧挨着广陵盐务。
广陵乃是整个京东东路最大的产盐地,周边无数大大小小的盐户,每年产出的海盐,足有数千万斤。
仅次于淮南路。
自古以来,盐铁都是最暴利的产业,尤其是北宋末年,盐税几乎占了整个大宋税收比例的40%!
之所以会如此暴利,是因为北宋盐监的制度。
北宋朝廷不产盐,没有设立任何官营的制盐作坊,而是在各个产盐地设立盐监,直接划定一批盐户,让这些盐户制盐,然后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收走粗盐,再转手卖给盐商。
朱吉前段时间前往新镇谈粗盐生意,所以对粗盐的成本很是了解。
据他说,官府盐监每年给予新镇盐户三万多钱的补贴,却要他们缴纳将近十二万斤的食盐,相当每斤盐的成本只有0.4文钱。而官府0.4文钱收来后,仅仅倒个手,卖给盐商的价格动辄四五十文,获利百倍以上。
除此之外,前些年蔡京又搞出了盐引法,盐商想要卖盐,必须先高价买盐引。
如此,又从盐商手上多捞了一笔。
这一来一去,朝廷起码赚取了两三百倍的利润。
相比之下,韩桢贩卖的精盐,除去成本和人工,利润只有寥寥十几二十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只要拿下广陵盐务,建设多处制盐厂,并采用更先进的晒盐法,配合流水线作业,毫不夸张的说,每年粗盐的产量至少能提升五倍。
到了那个时候,光靠粗盐和精盐,都能有上千万贯的收入。
听到有仗要打,聂东立刻来了精神,提议道:“县长,不如末将即刻返回军营,明日便可出兵。”
“急什么!”
韩桢轻叱一声,解释道:“此事还需武卫军配合,当作诱饵。刘锜!”
“末将在!”
刘锜抱拳应道。
韩桢下令道:“明日伱领骑兵营,带上州府调令文书,前去接管武卫与镇海二军。若骆沙他们配合,便留他们一命,如果不配合,杀!”
“末将遵命!”
刘锜眼中满是兴奋。
韩桢又看向聂东:“聂东!”
“末将在!”
“后天领一千五百步卒,轻装上阵,昼伏夜出,赶在武卫军之前,绕到寿光后方。”
接着,韩桢又将大致计划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聂东与刘锜沉吟片刻,纷纷点头赞同道:“此计甚妙!”
韩桢叮嘱道:“当然,战局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等到时可随机应变。”
他可不想玩微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再说了,他二人一个是西军百战老兵,一个是未来的抗金名将,根本不需要旁人指手画脚。
北宋军队,就是这么被文官给玩坏的。
大宋每次对外动兵,枢密院的一众文官,便会商量出此战的阵图,然后呈给皇帝。
由皇帝挑选一副阵图,下发给前线将领。
领军的武官,需要严格按照枢密院下发的战阵图进行排兵布阵,不得私自更改。
这他娘的不是扯淡嘛?
战场是受蝴蝶效应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往往一根不起眼的流矢,就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
所以,将领要每时每刻,根据地势、天气的变化,部署不同的战术。
提前制定好一个战阵,并要求军队严格执行,纯属脑瘫行为。
当然,北宋文官喜欢玩这一套,是有缘由的。
其源头就是高梁河车神,初代微操大师,赵二。
甚至于,雍熙四年时,赵二还集合了数十位文官,和他一起御制了大名鼎鼎的《平戎万全阵图》。
瞧瞧这阵图的名字,又是平戎,又是万全,当真是威武霸气。
等到宋真宗继位后,赵恒将微操发扬光大,仅咸平年间就送出几十副阵图。
至此,后世皇帝与文官们便一发不可收拾。
哪怕是宗泽,也时不时给岳飞传授几副阵图,好在岳飞拎的清,表面笑嘻嘻地收下阵图,转头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军阵。
“末将省的!”
聂东与刘锜齐齐应道。
韩桢又唤道:“史文辉!”
“县长有何吩咐?”
史文辉赶忙放下茶盏。
韩桢交代道:“你是寿光县本地人,又对敢炽军熟悉,此次任你为录事参军,随聂东一起出征。待到打下寿光、昌平之后,暂任两县知县,安抚人心,收拢逃户。”
“下官遵命!”
史文辉面色肃然,起身作揖。
他知道,自己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两日不过是纸上谈兵,此次才是考验他才干的试金石。
“时间不早了,走罢。”
安排好事宜,韩桢缓缓站起身。
聂东三人跟在他身后出了酒楼,朝着府邸走去。
……
……
翌日。
王家被灭门的消息,在郡城中传开。
尽管赵霆将罪责全部推到了敢炽军余孽的身上,可依旧还是引起了一些读书人的怀疑。
城北的一间茶肆二楼,几名读书人端坐在窗前,手中捧着一份小报。
一个面容清瘦的读书人,愤愤不平道:“好一个敢炽余孽,此事定是韩桢所为!”
“文阳兄之言,吾不敢苟同。”
话音刚落,另一个略显富态的书生反驳道:“吾观那韩桢自入城之后,所作所为,称得上贤明之主,怎会行如此暴戾之举。”
“王家之事漏洞百出,先不说敢炽余孽怎会藏匿在王家,就说从王家灭门到现在,竟连一个敢炽余孽都没抓住,明显有蹊跷。”
“若按你这般说,那为何苏家与麻家无事?”
“……”
这样的讨论,在郡城各处都有。
不过却翻不起什么风浪。
赵霆这个知州的身份,到底还是很有用的,而且韩桢进城之后的种种行为,都极得民心。
怀疑者,终究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百姓和读书人,对敢炽余孽的说法深信不疑。
两辆牛车踩着晨曦,慢慢悠悠地朝着府衙方向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