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等到《礼记》被王荆批注完成后,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
甚至还在礼记第一页上写下了评语,曰:‘事随境迁,世易时移,礼仪岂能不知变通?’
同时同意了礼记可以正式成书发行天下,但是所有抄录必须将王荆的批注一字不差的抄写下来。
王荆对《礼记》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等到戴圣带着那本《礼记》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作为大儒,他很清楚儒门对礼的执着,若是《礼记》被如此大改批注,恐怕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当戴圣带着《礼记》回到学宫的时候,诸多学派看到《礼记》被如此批注,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
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愤怒无比,觉得这是在掘儒家的根基。
只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敢当众说出来自己的不满。王荆可不是一个仁慈的帝王。
你敢在这里直接反对他的批注,你信不信下个月你就因为上朝时候违反礼仪,藐视朝堂全家被流放八千里?
儒家另一本经典是淮宫春秋,当年在淮国学宫之中,孔子为这部淮宫春秋做注。淮宫春秋记录了从子珏立国以来,到三家分晋数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最有权利为这本书做注的是王氏一族,只不过一直以来王氏都是将其作为史书。
但是现在这本书不仅被儒家奉为经典,法家也将其奉为经典。儒家讲的是其中的微言大义,法家讲的是其中的法治改革。
而且这两种说法都能说得通。
因此注解《淮宫春秋》的学派也是最多的,儒家每一个学派都依照各自的思想对《淮宫春秋》进行了注解,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是公羊学派的《春秋公羊传》。
虽然《淮宫春秋》有很多注解,但是这些学派都清楚,真正的解释权一直都在皇室手中。
毕竟只要皇室认真起来,他们可以拿出大量史书将当时的场景还原出来。你说这是你们学派先贤所写,皇室能够找出这位先贤所有的记录,连当时的原本都有。
当初先秦之前,因为没有纸张,竹简书写也极为不方便,因此各种经典言语都极为简练,就是为了方便书写记录,但是这样做就造成了一个原因,诸夏文字博大精深,往往一个字可以表达出多个意思。
因此就会出现各学派对这一句话的解释。
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就是先贤们原本最初的意思呢?
因为众人都不知晓当时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从史书中进行了解,但是史书对于这些事情记录的也不多。
于是这句话的注解就会争论不休。但是王氏除外,只要王氏认真起来,这些学派都要怕。
就比如你正在和人争辩先贤写这一句的含义,结果下一秒王氏直接来一句,当年这位先贤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王氏一位先祖就在旁边,并且询问了其意思,接着又命人命人将王氏记录的书籍找出来,让你看。
并且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以及先贤自己的解释。
你说不是要从各种线索里面来推测当时先贤的想法吗?
来!我来告诉当时的情况。
我这里有视频录像,有开发者日志,你想看哪个?
诸学派:淦!
裁判!他作弊!他有监控!
王氏:台下何人?状告本官!
因此即便是《礼记》被王荆如此修改,但是儒家的这些大儒也咬牙认了,若是不服,可以去找皇室中的学者进行辩论,然后再被揍的一头包回来。
所有的学派都在面对王氏学者的时候天然上就矮了一头。实在是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啊!
王荆推行《礼记》至少还是给儒家了不少好处,若是再bb,王氏亲自下场的时候,所有人都落不到好。
很快,被王荆注解过的《礼记》被抄录下来,并且分发天下。
有了《礼记》背书,王荆的很多操作都变成了正确的。于是那些勋贵、豪强、官员大户们想要反抗都反抗不了了。
在王襄站稳脚跟之后,王荆继续开始分封西域,王荆准备将他的那些有能力的儿子都分封出去。没有能力的则是留在朝中当学者,当然太子除外。
王襄的太子同样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其能力可以说仅次于皇长子王襄。
王荆分封诸王,自然是需要大量土地,于是新一轮的征伐又开始了。
自从河西山丹马场建立之后,王荆一直都在收集良马送往山丹军马场作种马,山丹军马场位于祁连山脚下,可以说乃是天赐马场,环境得天独厚,已经超过了朔方军马场。
西域有天马!
一直以来都有这句话流传,后来大乾进军西域之后,就在寻找天马。结果大乾在西域找到了不少骏马,但是所谓的天马却没有找到。
后来才知晓,所谓的天马乃是在西域更西边的大宛国出产的,并且就算是西域大宛国,那些天马也是极为珍贵的。
于是王荆派出使者以千两黄金,以及大量丝绸、漆器以及一座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前去,想要和大宛国王交易换取天马。
结果使者带着大量财货到了大宛国之后,非但没有将天马换取回来,就连使者也被大宛杀死,并且连同财货一起吞了。
得到消息的王荆大怒,直接命令西域都护府大都护凉王王搏以及郑王王襄,率军进攻大宛。同时命令魏王王甫率军五千前往西域立国,封地为疏勒。
疏勒位于龟兹以西,同样是西域大国,而且进攻大宛需要从疏勒进军,所以这一次大乾已经准备连同疏勒一起攻克。
疏勒虽然是西域大国,但是其人口不能和龟兹相比,只有一万九千余人,战兵两千。
面对西域都护府,疏勒根本没有力量抵抗,王搏和王襄轻易就将疏勒城攻占下来。
等到魏王王甫到来的时候,王搏和王襄都已经将粮草兵马准备好了。
这一次进攻大宛,王甫乃是主力,有精骑三千以及两千远征健儿,王搏则是带领护教骑士团三千人马以及西域都护两千人,王襄就只是带了两千精骑。
郑国虽然建立了,但是需要防范乌孙以及北匈奴进攻。所以出兵最少。
大军简单整合了一下,然后这才向大宛国进攻。大军卷甲而行,翻越葱岭。所谓的卷甲而行,就是将甲胄卷起来,用备用马匹驮着走。
这是用来节省体力的方法。
如果没有战马,那么这些战甲就会让其他的辅兵扛着,等到战斗的时候再穿上。
西域三王出兵,战马自然是足够的,可以说是一人三马,大军加起来有一万两千人。
除了这些正兵外,还有数千辅兵,这些辅兵乃是龟兹国人和车师国人。
大宛国的实力三人都很清楚,大宛国在葱岭以西,占据一处大型盆地,人口有百万左右,其中城邑也有数十,兵力全加起来能够抽调十万。
但是三人都没有将大宛国这十万大军当回事。此时的大乾有着自己的骄傲,蛮夷之辈有十万之众又能如何?看吾擒之!
大宛国坐落在盆地之中,盆地水源充足,水草丰茂,乃是难得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周围山势陡峭,只有疏勒这里一处缺口。
若是大宛王聪明,在这缺口处修筑类似长城的城墙,将这里挡住,大乾士兵想要攻克,非要死伤大量士兵不可。若是能够修成函谷关、虎牢关这种要塞,想要攻灭其国,非要十万大军才有可能。
只是大宛国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大军轻松就从疏勒一直往西翻越葱岭,通过这道山口。
真实历史上汉朝征大宛,从长安出发,此行万里之遥,这一路之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且第一次进攻,西域诸国都拒绝给汉朝通过,逼得李广利只能一个一个打过去,最后因为粮食和水源,汉军到达大宛时候,已经无力进攻了。
第二次再次发兵,西域诸国被打了一顿也老实肯借道借粮了,这才将大宛击败。
大乾这次进攻大宛,王搏属性西域,先是攻克疏勒,作为前进基地,又从天赐城、龟兹城征调物资,节约了大量后勤。再加上一万多精锐,这才开始进攻大宛。
面对大宛这种人口百万的大国,王搏没有丝毫大意,非常谨慎,在来到大宛边境城邑之后,根本不予理会。
大宛国中有数十座城邑,若是一个一个进攻,他手下这上万大军全部拼死了都不一定能攻克大宛国。
所以他采用了极其大胆的作战方案,直接放弃进攻周围这些城池,直接率军进攻大宛王城。
王搏敢如此大胆,是因为他知道大宛国的情况,大宛国说是大宛王统治,但实际上大宛国是一个部落联盟。
各地的贵族都是一座座城邑的城主,只不过大宛王的实力最强。可以说大宛国就是一盘散沙。
王搏饶过这些贵族城邑,直接进攻王城,这其中只有忠于大宛王的贵族才会出兵相救,其他的贵族更大几率会作壁上观。这样一来就给了他机会。
王搏完全可以和王襄王甫一起,围点打援,以优势兵力歼灭敢于前来救援的贵族,然后再继续进攻大宛王城。
(本章完)